科普园地丨还能捕鸟?“大夜蝠”高难度狩猎揭秘

2025-10-11 01:35:00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欣

将近25年前,科学家在检查一种蝙蝠——欧洲体型最大的蝙蝠“大夜蝠”的粪便时,意外发现了鸟类的羽毛。这个发现提出了一个惊人的问题:难道这些蝙蝠会捕食小鸟吗?如果会,它们又是如何在黑暗的夜空中做到的呢?

这个谜题困扰了科学家们数十年。直到最近,一支国际研究团队在顶级期刊《科学》上发表了他们的答案,揭开了这场发生在千米高空的隐秘狩猎故事。

科学家进行了一项巧妙的“搭车”实验。他们在蝙蝠背上安装了特制的微型“背包”记录仪。这些设备非常轻巧,不会影响蝙蝠飞行,却能像黑匣子一样,实时记录下蝙蝠的飞行轨迹、速度、高度以及它们发出的声音。

通过分析这些宝贵的数据,一个惊心动魄的捕食过程浮出水面。

原来,每年都有数十亿只鸣禽在夜间迁徙。它们本以为夜晚飞行可以躲避白天的天敌,却不知自己正飞入另一位猎手的领地。大夜蝠会飞上千米高空,利用一种鸟类听不见的低频超声波,悄悄地锁定这些毫无防备的鸟儿。

当蝙蝠接近猎物时,它会突然加速,像一架战斗机一样向地面高速俯冲。记录仪显示,有一次俯冲甚至持续了近3分钟!在这场空中格斗中,鸟类也会拼命闪躲,但蝙蝠的追击异常迅猛。在一段关键的录音里,科学家们先是听到了21次鸟类惊恐的叫声,随后是长达23分钟的咀嚼声,这证明蝙蝠成功捕获了猎物,并且可以边飞边吃。

那么,蝙蝠是如何处理几乎有自己一半体重的猎物呢?结合在蝙蝠活动区域发现的鸟类翅膀残骸,团队根据X射线和DNA分析结果推断:蝙蝠在咬死小鸟后,会先咬掉沉重的翅膀,然后用腿部灵活的膜状皮肤形成一个临时“口袋”,托住猎物,在空中慢慢享用。

奥胡斯大学生物系副教授劳拉·斯蒂德肖尔特形容道:“这就像我一个人一边跑步,一边还要抓起一个35公斤重的动物并把它吃掉一样。”这样的高难度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这项持续了25年的探索,最终在微型记录技术的帮助下画上了圆满句号。科学家强调,完全不必担心大夜蝠会威胁到鸟类的数量。因为大夜蝠本身在欧洲就非常稀少,且正因森林栖息地减少而濒临危险。所以,这项研究不仅解开了一个长久的生物学谜题,更重要的是,它为人们如何更好地保护这种神奇的蝙蝠,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科学依据。毕竟,要有效保护这一物种,必须深入理解它们的生态行为与捕食习性。

责任编辑:常丽君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