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跃梅
10月9日,第十五届全运会和残特奥会火种采集仪式举行。本次火种的“源火”来自南海北部水深1522米处的可燃冰,是全球首次“深海采火”。
体育盛会也是科技盛会,许多新技术、新产品在这里“争奇斗艳”、各显神通。本届盛会的三组装备——火炬“绽放”、火种盆“星火筑梦”和火种灯“鼎盛同心”,以科技之光融合艺术之美,彰显体育盛会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的独特魅力。
从开幕灯光更炫、转播画面更清晰,到比赛更公平、城市更有活力……纵观近年来的体育盛会,科技创新已深度嵌入赛事的诸多方面,成为观众、运动员、产业发展的“奇兵”。
对于观众而言,科技让参与赛事更加“丝滑”。大型赛会不可避免会遇到买票难、排队难、出行难等问题。在科技手段面前,这些问题迎刃而解——证件、门票、交通、支付被归并成一串加密代码,排队等候时间大大降低,观赛过程更为舒心。同时,借助科技创新,观众还可以深入体验到盛会的精彩。比如本届盛会开幕式将综合运用各类声光电及智能控制技术辅助艺术创作,采用虚拟现实、高清视频等数字技术手段,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体育盛会的活力。可以说,科技手段正努力把看不懂、听不清、排队久等传统观赛痛点逐步去除。
对于运动员而言,科技让“公平”有了可验证的手段。在第十五届全运会足球项目核心赛场深圳市体育中心,4207个信号天线与1767个无线AP(接入点)设备构建的全域“感知网”,结合5G技术形成赛场“智慧大脑”,以毫秒级效率支撑赛事运行,成为裁判员、运动员与工作人员的“精准助手”。新兴技术的参与将人为干预的空间压到最小,有效保障了比赛公平性。
科技也在改变体育产业的生态。科技创新的应用,让体育盛会也成了重要技术的验证场景。能读懂指令、自主导航的智能轮椅控制器,宛如贴心的“出行伙伴”;AI导盲眼镜,将误差率控制在极低的0.1%以内……众多科创企业将赛场及其周边配套当成了“大型试车场”。如果技术被验证可行,就有可能被市场认可,成为创新“黑马”。用体育场景验证前沿技术,用技术红利反哺体育产业与城市,这一生态也在加速构建。
体育盛会和科技创新,都在追求更高目标。两者深度融合,将碰撞出更为绚烂的火花。